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具备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工程基础知识和电子信息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正确分析电子信息相关工程问题并设计解决方案,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中的系统、设备和器件的应用开发、升级改造、生产测试、运行管理、技术支持和建造维护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学生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的工程实践,达到如下预期目标:
目标1: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和社会责任感,遵守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尽责职守;
目标2:具有解决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实际工程问题,以及工程实施的初、中级职业能力,具有创新精神;
目标3:能与同事、跨职能团队、客户或公众等就关键问题进行有效沟通、交流或协作,能带领团队成员或作为团队骨干在项目实施过程发挥有效作用;
目标4:能从社会、环境、健康、资源等视角审视和评价工程解决方案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备参与制定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工程解决方案的能力。
目标5:能通过有效学习解决工程技术问题或适应职业发展。
学生毕业要求
通过大学阶段学习,学生毕业时应达到以下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指标点1-1: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工程及专业中的科学语言知识描述复杂电子信息应用系统并运算求解;
指标点1-2:能够将线性和线性时不变系统知识用于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模拟及确立边界条件;
指标点1-3:能够将非线性和通信技术知识用于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模拟及确立边界条件;
指标点1-4:能够运用计算机与智能硬件技术知识实现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以及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并借助文献对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和研究分析论证,以获得有效结论。
指标点2-1: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以及信息获取、传输和处理等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构成、关键部分和指标,并初步选择或建立模型;
指标点2-2:具有运用文献的能力,能通过查阅文献分析,获取描述复杂工程问题及关键部分的多种可供选择方案,并且对方案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从需求出发设计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具备系统、设备、器件和工艺的设计开发能力,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体现创新意识。
指标点3-1:能够从实际需求出发设计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具备系统、设备和器件的设计开发能力,体现创新意识;
指标点3-2:能够读懂和绘制一般的工程图纸,能够有效设计和绘制解决方案的PCB,具备解决方案的工艺设计能力;
指标点3-3:具备解决方案的软件设计和开发能力;
指标点3-4:解决方案主动遵从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有运行环境的适应能力,并考虑所处的社会、文化和法律环境;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和方法对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4-1:能够运用基本、典型的实验方法测试、分析和研究系统、设备和器件的特性;
指标点4-2:能够运用信息获取、传输、处理等工程科学原理和方法对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构成进行研究,确定需要进一步研究或实验的对象;
指标点4-3:初步具备设计与实施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工程实验的能力,能够基于软硬件开发与测试的方法对解决方案中待研究的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获取有效的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
指标点4-4: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与相关研究进行对比,获得有效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适用条件。
指标点5-1:能够熟练使用常用的电子仪器仪表和开发工具,并能够恰当的选择工具和制备辅助工具用于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功能验证、调试与测试,并给出适用范围或使用条件;
指标点5-2:能恰当的选择和使用计算机仿真工具、EDA工具等对复杂电子信息系统进行仿真和预测,理解其局限性,并给出适用范围或适用条件。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项目背景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指标点6-1:能够调研工程相关背景、用途和社会意义,合理分析和评价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和文化的影响,以及应承担的责任,解决方案能够主动适应特定的社会、文化和法律背景;
指标点6-2:理解工程技术人员在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制定和工程项目实践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指标点7-1:能够理解和评价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指标点7-2:能够理解和评价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指标点8-1:具备一定的社会发展及其规律的基本知识,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坚持国策和战略,爱国奉献,敢于担当,富有社会责任感;
指标点8-2:遵守工程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履行职责;
指标点8-3:遵守职业规范,合乎标准和法律要求。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具备团队协作的精神和能力。
指标点9-1:身心健康,能够在多学科交叉环境的团队中明确个人角色的任务、责任及义务,并具有完成所承担角色的工作能力;
指标点9-2:具备团队协作的精神及一定的组织管理才能,能有效协调和配合。
10.沟通:能够就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指标点10-1:能够就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撰写用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沟通、交流的报告和设计文稿;
指标点10-2:能够就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陈述发言、清晰表达和有效展示,以及合理回应和交流;
指标点10-3:具备一门外语的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用外语有效地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的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指标点11-1:理解并掌握工程项目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能应用于工程项目设计和实施的管理中;
指标点11-2:在多学科交叉的工程实践活动中,能够运用工程管理的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保证工程项目按规划有效实施。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指标点12-1:知晓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关系,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为了提升专业技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实现职业理想主动规划学习路线;
指标点12-2:为适应工作需要,或为了形式与政策需要,主动学习,适应职业发展;
指标点12-3:为了完成复杂工程项目,或为了了解前沿科技及资讯,或为了适应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升级,主动学习,不断提升知识和工程技术水平,具备适应发展的能力。
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关系矩阵
表1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关系矩阵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 目标1 | 目标2 | 目标3 | 目标4 | 目标5 |
毕业要求1 | | ● | ● | | ● |
毕业要求2 | | ● | | | ● |
毕业要求3 | | ● | | | ● |
毕业要求4 | | ● | | ● | |
毕业要求5 | | ● | | ● | |
毕业要求6 | ● | | | ● | |
毕业要求7 | ● | | | ● | |
毕业要求8 | ● | | | ● | |
毕业要求9 | | ● | ● | | |
毕业要求10 | | | ● | | ● |
毕业要求11 | | ● | ● | | |
毕业要求12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