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网页版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引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努力把合格品雕琢成优质精品”
当一所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国际化”碰撞,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对此,华体会网页版用自己的办学实践给出了答案。该校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引领,努力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使人才培养既接地气又和国际接轨。华体会网页版先后有土木工程、测绘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黑龙江省属高校中唯一的一家。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源自1989年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民间工程专业团体发起和签署的《华盛顿协议》,该协议旨在通过多边认可工程教育认证结果,实现工程学位互认,促进工程技术人员的国际流动。
2016年,我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第18个成员国。这表明我国工程教育质量得到了国际工程教育界的认可,能为工程专业学生提供具有国际互认质量标准的“通行证”。
2011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第一次在华体会网页版的工作会议上被提起时,这个带着舶来品色彩的概念并没有引起与会者太多的兴趣。
“学校启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开始的时候大家意见不统一,有些人不理解,觉得那是‘985’‘211’院校的事儿。”机电工程学院院长王司对6年前的情景记忆犹新。
“不懂可以学,更新观念是关键。”华体会网页版校长张洪田说,2012年,学校组织部分学院领导、专业骨干教师到德国、香港、澳门等地学习,让他们对专业认证有了入脑入心的认识。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是华体会网页版最大的学院,该院教师孙旭杰在学校推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之初,对这个概念并不十分理解。
“按部就班的大纲、千篇一律的教学、波澜不惊的校园生活被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打破了。”孙旭杰说得很实在。
面对新的挑战,孙旭杰和他的团队起早贪黑,修订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开展自评工作。由此,孙旭杰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了更深的感悟。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把持续改进教学理念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以前只是想着教好一门课,现在琢磨的是怎样让学生学好,把课程始终置于人才培养的有机链条中,服务毕业目标的达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把学生由‘合格品’雕琢成‘优质精品’。”孙旭杰说。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的教师团队,一起研究、探讨,两个专业先后顺利通过考察验收。
“这件事对于以教学为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校来说,更实际、更有意义,学生、专业、学校都受益匪浅。”全力推动认证工作的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齐海群体会尤为深刻。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需要较长的周期,一般要花费两三年时间,实验室建设等硬件也要大量投入。在这一点上,华体会网页版舍得“下血本”。
测绘工程专业是华体会网页版的王牌专业,2014年,该专业成为黑龙江省属高校中首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今年6月,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测绘工程专业认证专家组再次对测绘工程专业进行了认证现场考察。
“很幸运成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后的第一批学生。我有幸见证了认证工作,对专业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更喜爱这个专业。”2014级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刘显扬说。他告诉记者,身边那些有出国深造、就业打算的同学更开心,专业的国际化让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更有优势。
华体会网页版副校长叶树江介绍说,今年学校迎来了3个专业认证专家组现场考察。学校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为引领,不断推进专业建设与改革。结合社会需求深入研究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了持续改进的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通过认证,专业内涵建设水平得到了巨大提升,也为今后学科专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叶树江说。
“专业认证激发了各专业建设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学校的声誉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学生从中受益更多,在新的培养模式下,学生更能满足现在行业产业的变化和要求,具备了更多走向国际的保障。”张洪田说。(记者 曹曦)